經過學校信息化辦公室和各業務部門對業務現狀、數據現狀及主要問題盤點歷時長達一年的準備工作,及通過招標引入外部開發團隊歷時6個月的平臺軟件開發及數據治理實施服務的工作:
1、基礎數據庫集成了全校52個業務系統的全量數據,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生工作管理系統、研究生管理系統等,形成了維度豐富,體量龐大的數據湖。

2、通過精細化作業形成全校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基于學?,F行的《中國地質大學數據標準2.0》結合國標及各個業務部門實際的業務屬性,梳理學校統一的元數據標準、代碼標準、編碼標準及數據集分類標準,并實現數據標準的工具化管理維護,標準的線上/線下統一化。目前數據標準覆蓋包括學校概況、教職工管理、學生管理、科研管理、辦公管理等全校12個主要業務域,校級數據資產已初具規模。
3、明確數據歸屬,做好“一數一源”,落實質量責任:通過在制定數據標準的過程中進行線下調研,為數據進行確權,實現一數一源,消除多頭管理。明確數據質量的主體責權及形成對應的數據質量管理制度規范,并進行推廣實施。利用工具化管理對數據歸口部門進行標記,并在使用的過程中得以呈現。

4、提升數據質量:利用學?,F有建設能力拓展質量管理范圍,建立全方位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數據治理在實施階段按照標準進行必要的清洗轉換、綁定質量檢核規則,分別向人事、教務、科研、學工、研究生等業務部門輸出專項質量報告;依托“一數一源工作成果”,協助各歸口權責部門從源頭提升數據質量,實現從信息化辦公室、業務部門全維度的質量管理能力。

5、發布數據資產:通過數據資源門戶及配套“三庫(基礎數據庫、主題庫/專題庫、指標庫)”的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目前基礎數據庫存量數據300+,已上線數據清單450張,其中包含主題庫/專題庫清單,指標庫清單。同時為開放數據的部門提供本部門的資源目錄,使部門掌握并管理本部門的數據資產,清晰了解本部門共享的數據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供了哪些服務、支撐了哪些應用等。利用對數據開放進行評級,設定有條件共享、無條件共享和不予共享等管理屬性,通過對數據的權屬關系的管理,實現分部門分級的數據安全開放機制,并配套相對應的數據開放共享管理制度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