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點剖析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背景下,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學校提出要加快推進學校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在建設調研過程中,學校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 ? 數據共享不順暢
廠商在建設各類系統時均需要獲取業務數據,而由于多種原因很多情況下需要直接和產生數據的廠商直接對接,不僅面臨原有廠商人員離職、溝通不暢等問題,還可能會發現數據難以查找、數據注釋不全等情況,且涉及到平臺廠商、信息中心、系統/應用廠商多方間的協調,溝通成本過高,給各方都帶來了非常不好的體驗。
●? ??信息孤島普遍
在學校各類業務系統建設使用起來后暴露的主要問題就是數據來源不明確、邊界模糊、數據不全質量不高;信息標準不完善、共享機制不健全、數據協調困難及難以充分利用的問題;數據共享缺乏管控、缺乏數據質量監控手段、數據安全面臨風險;導致學校一站式服務、綜合信息查詢和全局統計分析難以實現。
●? ??用戶體驗不佳
由于各部門業務系統建設多年,存在技術架構落后、瀏覽器不兼容、使用體驗差方面的問題;跨部門、跨系統的業務幾乎沒有,信息化的價值難以體現;當前主要是以支撐管理業務為主,面向師生的服務少,對教學科研支撐不足。
需求愿景
基于歷史建設背景的建設,南京農業大學主要有以下兩個需求愿景:
1、實現全校數據的順暢共享;
2、實現流程數據的無感知沉淀。
基于以上兩個愿景為出發點,扎實做好底層的數據治理工作。
建設目標
本項目首先要解決的是數據集成共享和數據質量問題。通過數據治理及平臺軟件的應用,幫助學校構建對于校內多種類數據的統一“采集、治理、處理加工、開放、管控”的共性能力平臺,提供全局數據服務能力,從而避免工作人員在數據層面的重復工作。也能夠為學校當期和未來所有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數據賦能,降低數據對接門檻,極大盤活數據和應用生態。充分挖掘數據價值、釋放數據紅利,以精準的分析應用為學校的校務治理工作提供輔助手段,也能夠進一步提升項目建設的價值。
(1)加強源頭治理水平,提升數據質量
通過本項目建設,解決部分數據的數據源缺失、數據項不完整、數據不準確等數據質量問題,從源頭把控數據質量,形成良性的數據生產使用流程,提升全校信息化數據質量。
(2)數據驅動系統迭代,優化業務流程
通過本項目的軟件應用,推動數據資產實現“一數一源頭”,打通各類業務系統的數據使用和數據生產過程,聯動系統使用單位提升數據質量,通過數據治理驅動業務系統升級改造,使之適應統一數據標準,提高業務系統數據體驗,優化業務流程。
(3)建立數據治理體系,形成長效機制
通過本項目形成數據的常態化治理體系,構建數據交換共享平臺、自動化運行監控、數據修改/問題反饋等機制,在數據資產、行為數據沉淀基礎上,量化分析與評價,驅動業務數據融合創新,推動數據建設的持續優化迭代。
建設方案

如上圖所示,希嘉基于南京農業大學之前的建設成果,進一步幫助學校規劃數據治理及軟件平臺的建設,幫助學校建立起全校數據的“聚、治、管、通、用”體系,實現全量數據的采集、治理、存儲、計算、共享開放、統計、挖掘分析等功能,并提供標準的數據讀取與訪問接口,支撐校內各項應用開發及數據統計應用建設。整個架構充分支撐南京農業大學智慧校園中的各類信息化服務綜合應用。本次項目主要解決數據的“聚、治、用”,通過數據集成軟件實現數據的采集匯聚,通過數據治理軟件實現數據的管理,通過數據開放平臺數據的開放和使用,為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保駕護航。